全球CIS市场增长强势,中国本土厂商的机会何在?
以特斯拉为例,其车身最少有四个环视的摄像头,而ADAS使用至少需要三个摄像头,此外部分还会在车厢内增加一个关注驾驶员或者乘客的情况,所以随着汽车产业的电气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所需要的摄像头数量也会呈现爆发的增长。 本土CIS厂商怎么把握机会? 全球CIS需求的增长在中长期来看已经是趋势,而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CIS市场已经出现缺货的现象,除了智能手机外,安防、物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对CIS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有CIS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高端CIS的12英寸晶圆从开始生产到制成芯片,至少需要12-14周的时间,后续还要与模组厂商进行整合,时间最快也需要4个月左右才能缓解产能问题。” 这表明虽然CIS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要新增玩家并不容易,而面对急速的市场扩张,本土CIS能够在哪些领域有所作为呢? 观察中国CIS厂商的情况,其主要是在中低端的市场,这是因为起步晚,开头只能采取跟随的模式。虽然中低端市场的利润较低,但是销量上还是比较可观,薄利多销这类差异化盈利模式仍然是可行的渠道。 根据旭日大数据监测,截至2019年6月,格科微以92.8kk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豪威和思比科则分别以50kk和28kk的出货量位居第四和第五。 此外随着CIS新领域的兴起,变换跑道会是本土CIS厂商的机会。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表示:“三星希望通过高像素和讨好中国玩家来获得超300亿营收来挑战索尼的智能手机CIS龙头地位,而其他供应商应该聚焦小模块尺寸且较高分辨率、3D业务或者拓展汽车领域来提升业绩表现。” 从CIS供应链来看,IDM厂主要有索尼、三星等巨头,意法、安森美为Fab-lite模式,Fabless厂商主要有豪威、格科微等,代工以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为主。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国内本土CIS厂商也需要警惕代工产能问题,因为大部分都是Fabless模式,或许寻找国内本土芯片代工厂商保证供应链多样化和安全也是重要的工作。 除了要转换跑道聚焦物联网、安防、智能汽车等领域外,CIS厂商也需要把自身武功进行“修炼”,技术创新时很重要的一点。 一名CIS技术人员黄凯(化名)告诉记者:“背照式BSI技术和堆叠BSI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令CMOS传感器性能大幅提升,多层堆叠(multi-stack)和混合堆叠(hydird-stack)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相位对焦(PDAF)、超级慢动作摄像等功能得到实现。” “嵌入式3D交互技术会是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因为随着车载应用、手机应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以及VR技术的成熟,该技术将成为未来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黄凯补充。 思特威在安防领域拥有过硬的夜间成像能力,而这能力优势也即将会带去车载CIS市场,据了解其会为车载电子领域带来如LED闪烁抑制技术、PixGain HDR?等技术,为其进入车载电子领域打下基础。 虽然中国本土厂商在CIS时代切入点较晚,起步水平也不足,导致目前整个CIS产业缺少领先突出的技术和生态,但是在如今来势汹汹的CIS市场大潮下,聚焦不同领域实现弯道追赶会是不错的突破机会。 CIS市场核心竞争要素仍然在于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成本的降低。现在看起来,中国还没有“索尼”,可是只要看准CIS未来增长前景最佳的领域踏实走下去,中国CIS的“三星”或许很快会出现。(校对Andrew) (编辑:187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