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磁共振成像速度翻倍!GE医疗用10万图像喂出超强AI
为了实现更好的数据质控,智简AI首先会在GE医疗的设备端应用。 目前该平台已在保有量基数更大的1.5T磁共振产品SIGNA Creator上落地使用,很快会延展到3.0T高场磁共振产品上,后续随着标准化的建立普及,GE医疗会考虑更多拓展空间。 三、开创性研究背后的三大优势能有这样的技术进展,主要归功于GE医疗长期积累的硬核实力。 1、行业优势:深耕医疗领域多年 GE医疗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作为上游设备提供商,它能深入理解医疗客户的临床痛点,结合实际需求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2、技术优势:全面覆盖成像AI模型开发 GE医疗长期专注于通过创新科技提升临床诊治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就诊体验,降低医疗成本,在AI技术研究领域同样蓄力已久,无论是前瞻性还是全面性均在业界领先。 就目前的开发方向上来看,GE医疗会全面覆盖成像端图像信噪比、伪影控制和加速三大方向AI模型的开发,比有些厂商仅仅尝试信噪比优化要更立体。 3、数据优势:设备装机量全球之首 GE医疗设备的装机量位居全球之首,据说GE医疗在全球每销售两台磁共振产品,就有一台来自天津生产基地。 这意味着GE医疗掌握了从数据到图像的先发优势,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价值巨大,能更好地把控AI深度学习训练数据集的质量。 四、服务于临床,磁共振影像AI还缺什么?毕竟AI在磁共振领域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仅靠一家的力量,很难推动一个新兴技术的快速落地。 在推出智简AI研发的同期,GE医疗也联合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举办了医疗磁共振影像人工智能线上论坛。 这个论坛邀请了来自产学界多个领域的专家,包括磁共振设备的制造商、医疗影像AI软件服务商、AI医疗器械标准化归口单位、以及医学影像科临床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磁共振影像AI技术转化与应用的干货。 笔者在观看论坛时注意到,评论区的留言非常活跃,很多从医人员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一些演讲内容。 在开场致辞中,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士远提出了对磁共振AI发展的期待: “我们希望的是,不仅能够在数据采集、重建、后处理的成像链全周期有AI,更希望临床端的检查、诊断和结构化报告等在下游的全周期应用也能够全面智能化,从而让磁共振、AI能够形成突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除了看好AI对临床的价值外,来自不同领域的多数嘉宾,在演讲中都提到同一个关键词——质控。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归口单位。据该所所长李静莉介绍,我国首批AI行业标准今年已立两项,分别是数据集通用要求和术语,在此基础标准框架下开展标准化产品的研发非常必要,他们将在今年下半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她认为,数据集质量对AI生产质量管理、供应商审核等环节和后续的质量体系有重要支撑作用,而术语标准化能不仅统一了AI术语定义,而且能为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从抗风险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亦势在必行。 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医疗器械鉴定所秘书长王浩表示,AI的成功依赖非常严谨的体系,既要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也需学术、临床、监管、教育等AI相关各方,对数据集整体质量进行把关。 数据采集、标注过程是否规范?企业标注结果是否可信?能否反映临床专家的判断?这些均对最终AI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此外,作为国内首家进行核磁共振AI影像研发的企业,安德医智副总裁、大中华区CEO李晶珏分享了磁共振影像AI技术现有的三个门槛。 一是核磁共振自身的特点,要求AI模型更复杂、更小巧,能够满足多序列、多病种的同步分析,这给研发提供了一定的难度。 二是医疗产品数据量泛化性远远不够,保障数据质量又需要新标准的验证以及高水平医生的标注和审核。 三是当前医疗影像AI大多数基于图像空间的识别,有一定应用产品,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在李晶珏看来,只有实现全行业AI生态链的发展,才能更好推动医疗影像AI的落地应用,真正帮助到医生。 五、不止是磁共振,复盘GE医疗的AI布局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始于2016年,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传统医疗设备厂商亦纷纷涉足,GE医疗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数字化、AI技术与医疗影像的结合是GE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GE医疗中国副总裁、医疗影像业务总经理陈金雷说。 据GE医疗中国磁共振产品部总经理赵霞介绍,GE医疗中国的数字医疗战略以Edison数字医疗智能平台为基础,聚焦资产运营管理、病患临床产出、医院能力建设三大领域,AI是实现这三大产出的重要技术。 在设备端,GE医疗多款设备搭载了AI技术。 在软件端,GE医疗致力于在AI领域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除生态系统有GE医疗自己研发的技术平台外,GE医疗还和国内多家专注于AI的企业合作,在各大疾病领域加速数字医疗应用在客户端的落地。 面向未来,GE医疗中国磁共振产品部市场总监陈思表示,GE医疗的AI建设将聚焦于三个层面。 一是技术落地层面,推动上下游企业更深入地合作,如提供更好的数据。 二是政策监管层面,非常愿意配合政府监管部门,推动行业数据标准规范化。 三是本源技术层面,AI算法从全身应用发展到更加专业化,如针对特定疾病、特定部位的算法进一步优化。 结语:智能化平台在医疗市场逐渐扩容在德勤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俞超看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与国际成熟医疗市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后,他认为,整个中国医疗环境有望发生会一些显著的变化,比如国家会更加重视基层疾病的预防工作,建立起强大的疾控网络,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医院的投资。 未来,随着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智能化影像平台在医疗市场逐渐扩容,落地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在标准制定单位、GE等医疗设备厂商、AI企业以及一线临床医生等多方力量的通力合作下,一个更加良性、活跃的磁共振影像AI生态发展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编辑:187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