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187手机网 (https://www.187shouji.com/)- oppo手机、手机助手、华为手机、安卓手机、苹果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4G频道 > 通讯 > 正文

陆林院士:我国大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耗着 不知是病

发布时间:2020-08-07 12:22:37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陆林院士:我国大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耗着 不知是病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出品|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

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同时,另一场救治工作还在积极进行之中,即为了让患者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的人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和心理疏导

对于他们来说,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仍有待抚平和治愈。

灾难以后,人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汶川地震后一年左右,还有很多人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自杀。SARS 以及此次疫情后这种现象也存在。如果有及时的心理干预,这类问题就能减少。我们希望这种事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但是绝对不发生是很困难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近期在接受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陆林院士:我国大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耗着 不知是病

疫情暴发,医务工作者纷纷上阵应战,身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神心理学专家,同时也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线图”专家组成员,陆林院士和他的团队也肩负了重任。

一方面,他需要深入国内一线疫情现场,实地会诊患者、指导心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他也需要代表中国参与世卫组织全球专家组的定期会议,分享中国经验和做法,协助世卫组织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今年5月上旬,陆林带队奔赴武汉,针对新冠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和救治工作。他走访了20余家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其中包括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新冠定点救治医院,实地接触在院患者、会诊病情,深入了解疫后心理疏导工作的难点,带领湖北专家制定心理疏导实施方案等。

《科学大师》记者从陆林院士那里了解到,在此次疫情中,有两个群体的精神心理状况亟待关注——患者和医生

在武汉方舱医院建成之初,很多患者对进方舱医院有着本能的恐慌排斥。陆林院士等专家积极建言,认为不仅要把患者集中收进方舱医院,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诸如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等,让患者能放松心情,主动愿意住进方舱医院,从而减少社会上的交叉感染。

疫情之下,社会精神心理服务需求激增,陆林告诉《科学大师》记者,在最初驰援武汉的四万多名医务人员中,就有四百多位精神科医生,而在当下,他们团队还有十几位同事驻扎在武汉,帮助当地社区和定点医院开展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投身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也是精神心理服务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据陆林介绍,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缺乏、工作强度倍增,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

现年54岁的陆林,是中国精神心理学领域唯一的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由于这个专业此前在公众和主流科学阶层关注度有限,他的当选也象征着中国精神心理学地位的提升。彼时有舆论称,陆林的当选“说明精神医学不再无人问津,对国家来说是好现象。”

陆林期待,经过本次疫情后,国家能够尽快着手建立像疾控中心(CDC)那样的“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形成一个体系完整、覆盖广泛、响应及时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灾难事件导致的心理损害,在平时,也能常态化地消除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社会危害事件,使大多数群众都能得到心理关怀和帮扶。

陆林院士:我国大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耗着 不知是病

▲陆林院士(右二)在武汉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看望患者/图片来源:北医六院

Part 1 只要早期积极干预,多数精神心理疾病是能治好的

《科学大师》:这一次您带队去武汉一个月,走了很多现场实地了解情况,武汉那边疫情后的心理重建情况怎么样?

陆林:新冠肺炎疫情对患者、医务人员、警察、干部以及一般大众的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前期进行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约一半的一线医务人员有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新冠肺炎患者中精神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虽然当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力控制,但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仍持续存在。

举个例子,一些患者到现在康复都不太理想,仍心有余悸,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不能出院,一出院就心慌,就出现憋气等呼吸道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心理上的负担导致的。

还有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属。我们在武汉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大爷,疫情期间女儿和老伴儿相继去世,他在这个世界上最近的两个亲人没有了,留下两个外孙子,又随女婿去了外地。社区志愿者陪他到火葬场把骨灰领回来,整个人处于崩溃状态。像这样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希望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或者是心理治疗师、心理医生帮助解决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心理疏导或治疗也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人能够认识到家人已经去世了,他还要活下去,就能接受现实,慢慢走出来,这时适当做一些心理辅导,就能够见效。如果长期沉浸在悲伤中,就要在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必要时还需使用药物治疗。

《科学大师》:我们对于这些人,有什么样的追踪机制么?他们可能自己有问题也不一定讲出来?

陆林:我们目前在武汉专门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主要关注的就是患者的远期预后,包括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针对不愿意说出问题的患者,我们会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如果发现有心理问题,会给予指导或建议他们去当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针对医务人员也是同样的,我们开发了一些专门的 APP,对其进行筛查评估。发现有问题的,在征得本人同意下提供干预。针对群体,我们会进行集体的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教大家怎样自我调整,怎样减轻焦虑、抑郁和失眠,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估治疗和干预机制。

《科学大师》:医务人员为什么也会成为重点的心理干预对象,一般人的印象中,他们是医学专业工作者,应该更懂得健康防护。

(编辑:187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